5H (16) 李曉琪 – 高級組冠軍得獎者
《作為中學生,我在香港流行疫情當中,體驗和學到什麼》
寫不盡的課業、在知識汪洋中尋找真理,沉溺在反覆的測驗,被心中精靈鞭策,在頭昏腦脹的時間表中找出口,可能是香港中學生最真實的寫照。誰料疫情無聲無息地突襲本土,舞爪張牙地進擊著,嚇得各院校的鐵閘緊緊閉起來。從此,學生們開啟了一章新生活,而我也上了濃縮、精妙的一課。
人生百態,每個人的心頭有幾隻追逐夢的白鴿,舉著載有如熊熊烈火般的鬥志的火炬,向著朝陽奔去。但有些人卻甘於平淡,享受恬靜的生活,不像那些把自己弱小身軀拖得遠遠的,卻經不起潮起潮落。作為一個學生,在宏宏花海中,只是一棵幼苗,在不斷尋找人生去向。我們往往跟著大夥熱血奮鬥,苛刻自己,忘了對自己施捨一點寬容。香港學生自殺事件愈來愈頻繁,有學生不時剖白有徹夜難眠、抑鬱的情況。他們就像匆匆趕路的旅人,忘了停下來欣賞四季的美景,更別說有追求寫意生活的意向。撇開波譎雲詭的社會生活,也許懂得在百忙中抽空,享受生命贈給我們的禮物,會讓人擁有千山萬碧的歇息亭,找到疲倦心靈的好歸宿。這個突如其來的假期,沒有把我殺個措手不及,反而令我曉得適當放縱自己的重要。我重新握起了一把塵封的結他,用痠軟的手指輕盈地奏起了一曲悠揚,泡了一杯安神的茉莉花茶,翻閱了幾本簇新的小書,真真正正活得自在。拔出插在滿是學業壓力的泥土裏的雙足,給自己營造了一份小橋流水的仙境,找到了生活的平衡點。種種的心安、寧靜、坦然不請自來,讓我體會到人在賽跑路中停下來喘喘氣的美好,它足以擦亮雙眼,看清世間的美,讓人補充滿滿的力量,令心肺適應處境,待下次能再下一城,造就新的突破。有如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疲勞時,會拉奏心愛的小提琴,與音符談訴,心中苦悶隨著旋律遠去……身為中學生,時刻為文憑試努力是本份,但懂得為自己打造舒適的後花園才最重要。退後幾步便海闊天空,騰些時間娛樂自己,活出清雅一生吧。
疫情底下,人心惶惶,無論你在社會中的任何一角,都難免會躊躇不安。學生在假期下會有空餘時間給我們沉澱心裏的雜質的機會,但有時不安的情緒有如荒野突然降臨的一場潮濕霧霾,避無可避。當疫情還是發育中的胚胎時,作為中學生的我,根本沒有時間與自己的心靈聊天和獨處,了解一下心中想法。也許在數千十字路口的冒險後,內心早已有千瘡百孔。「本港新增肺炎個案破一百,三人危殆」、「市民通宵排隊買口罩」、「受疫情影響精神的求助人數急升」……林林總總的新聞很是紮心,比看完二次世界大戰記錄片後的心情更沉重。煩惱總是「這麼近、那麼遠」,作為學生的我都有歷歷在目的壓力時刻,但只要靜下來一人沉思,原來一張須願違的成績表,和社會世界比較,只是沙塵暴中的微粒,不足以介懷一輩子。赫赫有名的法國革命家拿破崙曾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在這期疫情中,學生不單有趕課業的壓力,還是憂慮親友的安危,可謂是厚重了肩膊,但適逢停課,讓學生學到與自己獨處、來一場輔導,盡訴心事,才是療癒傷痕的一味良蘗。心聲是真誠的,年月是友好的,每個人都應有調整心態的秘方。有如台灣歌手吳青峰坦言人在廣闊漆黑的太空裏浮沉時,只要能把心留空,才能讓世間美好的人和事湧進心中,像是在疫情下,我們仍平安地活著。
站在蒸氣騰騰的廚房淋漓大汗、不辭勞苦地炮製大餐,而一位少女在房間書桌上「刷刷」寫不停,旁邊有一杯溫熱的黨蔘杞子茶,腳踏著的是一塵不染的地板。幸福是必然的,事實真的如此嗎?有一合少年,長年出外打拼,有十二年沒回家過年了。到了那刻,看見滿頭花白的母親彎下腰、為兒子鋪床墊,旁邊的大棉被滿載曬後陽光的味道,書架上的模型整齊地排列,使人安心。少年流下了男兒淚。四年前,目無表情的我拍下這一幕。四年後的春天疫症出沒,待在家裏的時期愈長,愈發覺生活上的細節,竟被我媽媽安排得如此妥當。不少學生的口中都有埋怨親人嘮叨的言辭,我從來沒說過,但也不見得會感恩。早上八點起牀趕網課,安頓在電腦前,總有杯溫開水在旁。客廳一會兒是吸塵機「嘩啦」聲,一會兒是水柱撞向鋅盆的洗碗聲,一會兒是撲鼻的香芹飯味和蕃茄炒蛋的絲絲甜……母女倆只隔著一道房門,卻像活在兩個節奏的世界,我負責的只是專心聽課,抄幾個字的筆記罷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小時候的作文「我的母親」,只有關於她臉部特徵的描寫,卻隻字未提「感謝」。疫情下居家上課,是對中學生的挑戰,但同時也是體會身邊人為你默默耕耘的好時機。我能體會親人的噓寒問暖、朋友的扶持,是上天的禮物,是疲情下的小小避風塘。所以學生真的不要放肆地忙著,而忘了說一句值千金的「感謝」去闖天涯,因為「最心痛是,愛得太遲」。
香港面對流行疫情,磨練了不少人的意志,壯闊了人的心胸、培育了人們屬於自己的溫室。中學生在其中學到的是畢生受用、是一種特殊的體驗旅程。正所謂「經一事,長一智」,人生無論是喜是悲,也不要忘記去聆聽心中句子。但願疫情退下,香港還是活潑勤奮的少年,千萬學生還有熱誠、對未來充滿希冀。
2C(06) 蔣澄 – 初級組妙筆獎得獎者
《我心中的抗疫英雄》
我相信,大家在這五個月都經歷了風吹雨打、飽經風霜。可是,一些英雄在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裏,他們一路上披荊斬棘,無所畏懼。
「沙士」病毒在十七年前爆發,他們也衝到了一線。對!他們一樣穿著「盔甲」,不畏困難。中國的、美國的、英國的……他們就是來自不同地方的天使、他們就是戰場上的勇士、他們就是英雄!
醫院裏的醫生、護士們,他們以自己的付出,帶給全世界無比的希望。我感謝他們,為我們作出無比的犧牲。他們日日夜夜義無反顧地離開家人,正正就是為了踏進醫院這個戰場,為家人、朋友、市民的安全而戰。他們帶著奮發有為的精神,像太陽一樣在大家黑暗的時候照亮整個大地。他們的任務雖然一步比一步辛苦、困難,但他們仍然為了市民的未來,守在前線,作出貢獻!
這個時候,大家也離不開口罩吧!踏出門口的那一瞬間,若不戴口罩便總會覺得自己少了些甚麼。我相信,父母們也在不同國家「搶」口罩,原因就是因為家中「小的」——我們這些孩子,在一個月後就要復課。父母們用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買口罩給我們,兩三盒都不夠,還要更多、更多!每一對父母都對子女。就是他們給了我們無比的關懷與支持,就是他們為我們作出了愛的奉獻,不希望十七年前「沙士」一役歷史重現!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尊敬他們。
每個國家都在這個時候變成了「死城」一樣,街上的行人屈指可數、寥若晨星。我通過電視台才得知,有些年老的人沒有足夠金錢購買口罩,所以無法到菜市場、超級市場購買食物和日常用品。這些無助的長者正在擔心時,有些男、女明星就在不同地方派發免費口罩!更有好心人故意到他們家門前派發口罩!他們付出了時間與支持給這些孤立無援的長者,同時也給予他們一絲希望、一絲溫暖。
這些英雄付出了他們寶貴的時間與心力奔赴疫場一線,他們守護著生命,他們團結一起。所謂的英雄,根本就不需要超能力,只需要能給予旁人愛護、希望和溫暖。全因有你們,即使現實充滿荊棘困難也撐得過,我們必定能打贏這場大戰。「希望在明天」,病毒一天未消失,他們都不會放棄,因為……他們就是我心目中最尊敬的英雄,大家心中的英雄!
3H (25) 鮑森蕾– 初級組妙筆獎得獎者
「停課不停學」,兩月來的星期一至五, 我在每天從早上至傍晚都充塞住課堂和功課, 身體固然是坐在電腦前, 理所當然的是想專心地集中精神地上課, 可心裡其實是蠢蠢欲動且按捺不住的想馬上出走,逃出那操控著我的課程時間表,然那些功課訊息卻是沒完沒了的在課後提示我那未完成的日程和工作。對 ! 這是我身為一個乖巧中學生的無謂掙扎和每日的工作。
我要找個藉口來舒一口氣真是艱難, 這口罩,就像情緒的防護衣, 當我抑壓在心中的情緒是那般不受控制的想要奪罩而出, 它就狠狠地在耳邊纏擾我,日日如是。 其實,我以往對人對事都空無一點關顧, 但現在每天在家中,在咫尺步間, 總是在電腦和電視機之間徘徊, 一段一段的報導令我心酸, 我發覺原來自己是心繫社會的。
短短兩個月, 全球接連被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 民生被衝擊, 而香港社會氣氛更見低迷, 經濟更是遲滯而不能復原。此刻的我怎能事不關己,雖然我還可以躲在父母的護蔭而安在家中。但常言道 :「安居思危」, 我清楚得悉新聞的報導和轉載,新冠肺炎疫情的事態非常嚴重。
言能道意, 這疫情中有一件助人的小事倒是令讓我記起, 讓我感動, 讓我感到人間有情。話說疫情初期, 一眾市民仍在緊急萬分的搜購口罩, 形勢是「一罩難求」。 有日, 我陪媽媽到市場買餸, 一位相熟的街市菜檔嬸嬸一見到我們便訴說自己剩餘三個口罩, 只好用自製布口罩, 但客人一見到就避開她, 所以生意一落千丈。她央求媽媽幫她購買口罩, 其實我們也是自身難保。 我看到媽媽一邊安慰嬸嬸, 一邊說翌日再找嬸嬸幫她安排。我以為媽媽是難以推辭而說過便算, 然而媽媽第二天早上就在我們僅存的少數口罩中抽出一部分, 載入信封, 然後去市場。買菜回家後, 她手袋裡那個口罩信封仍在, 我好奇的追問媽媽, 她歡悅的回眸一笑, 這是令我十分難忘的一笑。她說 :「有個街坊送一盒口罩給嬸嬸了。」
這個口罩的故事, 令我感動的原因, 是那種不流於表面的關懷和助人之心, 而更令我感動的是, 香港人其實是很有善心的, 原來好朋友是不需要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買菜時, 一句普通的問候或簡單的打個招呼, 友情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媽媽的一件小事, 滿載的一份心意, 令我對生活有一番新的體會。 我覺得做人不要太計較得失,疫情下大家應該同舟共濟,誠言我沒有很大的理想去幫忙那些疫情中的苦主, 但也希望對社會盡一分綿力。 如果每人都出一分力, 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帶出正能量, 讓負面氣氛降溫, 做一個有素質的香港人, 便能夠使香港儘快重拾軌道,走出陰霾了。
3T (40) 張可暄– 初級組珠璣獎得獎者
《香港疫情嚴重,最感動我的助人故事》
「助人為快樂之本」每每聽到這句話,我都一臉不屑的表情,可是二零二零年初的一場瘟疫,令我對這句話有了極深的感悟。
二零二零年一月,武漢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瞬間習捲了世界以及香港。人人猶如驚弓之鳥,陷入恐慌之中。三月初,新型冠狀病毒在香港社區爆發,引起了市民的恐慌,醫院的病牀嚴重緊張,醫護人員更承擔了巨大的壓力,責任。「我是醫務人員,單身,沒有家庭負擔,更適合照顧病人。」話語出自本院護士阿珍的口中。
阿珍是一位已經工作了10年的護士,今年三十多歲,個子高高的,鴨蛋臉上有一個端正的鼻子,眼角邊有幾條隱約可見的魚尾紋,但眼睛裏還透靈一股神采。阿珍明白這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病毒,疫情對任何人,尤其是前線的醫護人員,都是一次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洗禮和考驗。阿珍穿上密不透風的防疫服,毫不猶豫地走入病房,幫病人抹身、插管、吸痰……
「你要有信心,吃好睡好,才能快些康復。」阿珍每次都有耐心地安慰病人。每次走出病房的她都感到暈眩,全身悶熱,呼吸不暢,眼睛又被霧氣繚繞。有很多次,如果不是身邊的同事攙扶了一把,她整個人就要摔下去了……每次拿到病人的測試結果呈陰性時,阿珍都會感到莫名的興奮,第一時間跑去通知病人:「你已經康復了,可以出院了!」每到那一刻,她都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這場疫情令我對「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醫護人員以他們無私的奉獻,給了世界深深的感動。我堅信:挺過寒冬,就是春天!
—————————————————————————————————————————
The First Junior Writing Competition (沿途有你徵文比賽)
2I (09) 井立媛– 優等獎得獎者
《媽媽與海螺》
從小在我的記憶中,我們家的陳列櫃就與別家不同。直到我第一次去別人家,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人的櫃中都擺滿了海螺,直到我第無數次去別人家,我才知道我們家是與眾不同的個例。聽爸爸說海螺是媽媽的收藏愛好。媽媽出生在海邊,自嫁來外地後就逐漸與大海遠離,有了我之後更是連去海邊旅行的機會都沒了。爸爸說櫃子裏的是媽媽的鄉思。奇形怪狀的海螺們透露着海的氣息,只要一靠近那個櫃子,就會不由得讓人想起濕軟的沙灘在腳下,海鷗與鹹鹹的海風相伴起舞,海浪輕輕撫摸着腳面,一副碧海藍天的畫卷。我覺得櫃子裏的是浪漫。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櫃子裏的東西變了。多了我的獎杯獎牌,少了能聽見海浪聲音的螺殼。浪漫好像也隨之消失了。到現在,家裏早已經沒了海的氣息,多的是吐司的香氣和洗衣機的吶喊。多的是掃地的刷刷聲,熨斗與洗碗機的爭鳴。看到媽媽不會再想到碧海藍天,不會再想到坐在海邊輕輕吟唱的少女,甚至與之相悖。我的家,終於和千家萬戶無異。
是什麼讓櫃子變了,是什麼讓媽媽變了?我想要追尋這個答案。
我在另一個櫃子裏找到了答案。那是臥房的衣櫃,聽爸爸說媽媽從前很喜歡穿裙子,在我的記憶中也曾見過幾次。可現在櫃子中哪還有半點華麗裙子的影子?裏面有很大一部份是我的衣服,然後剩下的媽媽的衣服也都是便於工作的便服。便於工作……工作給誰?我恍然大悟。
我去翻她包裏的票據,發現上面都是我最愛吃的零食;我去找日曆本,發現裏面全是我的日程安排;我打開她的手機,發現都是關於學校的程序。我看到書櫃上是給小孩增加營養的食譜,我看到洗衣機裏翻騰着的、我的裙子,我看到熨斗旁掛著的、我的校服。我想起我最喜歡吃吐司,也想起媽媽要給我做飯、送我上學、打掃家務、輔導學習。她要掛念我的學習,她要掛念我的生活,她要掛念我的交友,那她怎會掛念自己的浪漫?
我找到答案了。她在一點點被剝削,她在一點點被蠶食,她在一點點被改變。
她追海上變幻無常的浪,卻被限在小小的廚房與炊火為伴;她追海上自由清爽的風,卻被迫痀僂擠迫於小小房間。她追展翅高飛的海鷗,卻只能是籠中鳥;她追驕陽似火,卻被迫心淡如水。她最後竟與這海螺如出一轍,海浪的聲音被鎖在了螺殼裏,只能靠近了,極力去聽,才能辨得海的聲音,才能聽見內心的吶喊。所以櫃子裏的到底是什麼?是真枷鎖,假自由。也是心懷的最後一點可悲的浪漫。
殼鎖住了海,我鎖住了她。她在被我剝削,她在被我蠶食,她在被我改變。她在丟失自己,她在放棄追求,她在讓步。她比我絆住了腳,她被對我的愛絆住了腳。世界上多了一位可敬的母親,卻少了一位穿着碎花裙子站在海邊的少女。
可如果,媽媽也還在希望著内心的吶喊被聆聽,還在像海螺那般負隅頑抗着傳遞着海的聲音,我能不能也成全她一次?
「媽媽這個暑假我們去你的故鄉吧,我想去聽海浪,我想去逐海風,我想去看海鷗,我想去撿海螺,我想去看看大海的浪漫。」
2R (34) 馬君賢– 甲等獎得獎者
《爸爸與相機》
四月的天氣陰晴不定。窗外天色昏暗,似是要下雨。我隨媽媽來到這個陪伴了整個童年的房子。我握著微濕的抹布走進書房,輕手拿起放置在櫃子上的相框,一點一點擦去灰塵。高大的櫃子放滿了相框和不同風格的相簿,中間留有一點空位放着一台黑色相機。我記得,那是爸爸常用的相機。
爸爸出差時,會拍攝許多風景,好讓我也一覽那絕美風光。平日爸爸也常拿着相機,把美好的時光記錄下來,節日裏的全家福更是少不了。他挑出拍得好的照片印了出來,最好的用相框錶起,其他則放入相簿收藏,於是家裏的相冊的相框越來越多。
我翻開一本厚厚的藍色相簿,裏面的相片都是在我小學時代拍的,如今竟已開始泛黃。那時的我一臉稚氣,爸爸常說我可愛。翻到一張竪著的照片,裏面的我在喝水,這張照片更記錄了我對攝影的興趣的開始。
「喝點水吧。」那時候,爸爸把一個杯子放到我面前。我不疑有他,拿起杯子喝了一口。「咔嚓」我聞聲愣了一下,抬頭看着爸爸,他笑意盈盈地把剛剛拍下的一幕遞給我。沒想到在我眼中最平凡不過的一點一滴,到了爸爸的相機裏,竟另有一番韻味。相機裏正低首垂眸喝水的女孩身穿嫩黃長裙,衣襟上開着幾朵嫩粉的薔薇,髮絲在微風中飄舞,陽光灑在她身上,歲月靜好。我透過玻璃看着自己,喃喃道:「原來我這麼好看呀?」
爸爸笑道:「用相機把每一件事物定格在最美的瞬間,就是攝影最大的樂趣啦!」
自那以後,我便嚷着要爸爸教我攝影的技巧。爸爸給我買了一台小相機,有空就會帶我去拍照,日出日落、潮漲潮退、花開花落,諸般美景各處水土收於我們的相機之中。每逢週末,我便窩在爸爸的書房裏看他買來的攝影書,或與爸爸交流心得,一談就是幾個小時。
回想到這裏,我突然有了拍照的興致。我拿起相機按下快門,對着媽媽抓拍了幾張。窗外淅淅瀝瀝地下着小雨,窗邊的婦女烏髮微卷,背影婉約,回頭看我時剛好被我拍到回眸的瞬間。
我拿去給媽媽看,她淺笑着說:「越來越像你爸爸了。」
照片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泛黃,而藏於心頭的情誼會像陳年老酒一樣,愈久彌醇。
2D (21) 梁蔚恩– 甲等獎得獎者
《爸爸與蟑螂》
我的家裏有一個戰士,每天都在與昆蟲作戰。明明我的家不近郊區,層數也算高,不知為何蚊蟲一大堆,尤其是夏天。屋子裏時不時就會傳出尖叫聲,我也早已習以為常。當然,尖叫聲我也有份發出。我的一家,包括我、媽媽和妹妹全部都怕蟲。我最離譜,連螞蟻也怕,何況我們家的常客……蟑螂先生。還記得我小時候,那時都不知道有昆蟲這一種生物呢。忘記了,也想不起來。到底家裏是什麼時候開始有蟑螂和昆蟲的呢?好像是妹妹出生開始。那時候的蟑螂還很小隻,也走得慢,可這已經足以令我們叫得把天也震下來。老爸第一次打蟑螂的樣子我仍然歷歷在目。拿着藍色的塑膠拖鞋,踉蹌的跌撞着把拖鞋丢出去,數不盡丢了多少次,只知道沒一次丢中。蟑螂啊蟑螂。你來偷走我的零食也算了,能理解。但你總不能把家庭的愛護和和諧也順手帶走吧?現在老爸處理蟑螂和「蟑螂」越來越得心應手了。從「啪、啪、啪、啪……」到「啪、啪、啪、啪」現在的老爸一手拿拖鞋,一手拿着紙巾,沒了以前的膽怯,手也不再顫抖。精準、有力、一擊必殺。「啪!」而我親愛的老爸現在也還在穿着那一對藍色的、殘舊的、熟悉的膠拖鞋叭叭走。我有問過老爸:「蟑螂很噁心欸,你不怕它嗎?」他說:「怕啊!但你們也怕啊!我不打誰打?」我的老爸還真是偉大。啊,蟑螂,你好啊,又來啦? ……不對。蟑螂?蟑螂!「阿爸!有曱甴呀! ! !」看吧看吧,我的小老爸,拿着拖鞋,浩浩蕩蕩的來了喔。
2I (30) 殷樺– 甲等獎得獎者
《爸爸與足球》
足球一直受到世界不同年齡層的人士歡迎,我爸爸也不例外。足球之所以受歡迎,其實都源於人們對它的熱愛,在球場上那種浴血奮戰的精神。
我爸爸,一位中年男士。他經常和我講起他的往事,但永遠都離不開足球,每次提起都手舞足蹈,看來他和足球的感情真是一往情深。他跟我說以前他會和同學走到學校附近的足球場踢足球,還有他們每逢週末都會到旺角足球場和香港大球場觀看本地賽事,每次都座無虛席。這就是我爸爸對足球的過去式。
現在,我爸爸周不時拖着我們兩姐妹去附近的足球場,每次我們兩個都賴死不走,因為外面的天氣實在太熱。除此之外,爸爸也喜歡帶着我們一家去球場看本地賽事,其實我本來對於看足球沒有太大興趣,但受爸爸的影響,我也愛上了看足球。爸爸每次看足球,腰板都伸直,緊握拳頭。最好笑的是他會一邊看一邊評述:「喂,快點傳啦!」「喂,防守啦!」每次都非常激動。除了本地足球,他也喜歡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我們有一次去英國旅遊,我們特定走訪一隊英超隊伍的球場,我看見爸爸的雙眼簡直發光,讚嘆不止。可惜因為時間不合,未能在當地看一場,所以只好在香港看直播。因為時差的問題,永遠都是香港時間的深夜。記得有一次我凌晨一點起床想喝水,看見爸爸坐在客廳,開着電視看英超,手中還拿着花生和啤酒,雙眼還附上大大的黑眼圈。畫面確實有些恐怖。這就是我爸爸對足球的現在進行式。
有一次我講笑地提起:「不如你退休後去做足球評述員呀!」他也回應:「這個建議不錯,哈哈!」這或許是爸爸對足球的未來式。
足球如今成為了我們的共同語言,我們家庭的話題又增加了足球。我也深深感受到爸爸對足球的「魚水深情」就像魚兒不能沒有水一樣。我相信以前,現在和未來,我爸爸也一樣熱愛足球。
2P (12) 高詩雅– 乙等獎得獎者
《爸爸與那盆楊丁香》
望着窗前那盆清新的楊丁香,爸爸的身影又浮現在了我的心中。
那天的機場空無一人,相比以往絡繹不絕的人群,更多的是空曠無阻和冷清。「女士們,先生們,xxx航班即將起飛……」那個似曾相識的聲音又再次在我耳旁響起,我才猛然地意識到,是時候該說再見了。
那一路的尷尬彷彿在廣播響起的剎那間消失不見,又彷彿一直停在我的記憶最深處,無法平息。我和爸爸一起坐在的士上,只是氣氛異常的安靜。我時而假裝欣賞窗外的美景,時而又看看他。我們的眼神總在不經意間碰撞。彷彿彼此口中都有千言萬語,而最後卻選擇了用沉默來掩蓋一切。
家到機場的路程不遠,大概只需二十分鐘,可我卻彷彿度「分」如年。到機場後,趁着爸爸去洗手間的時間,我默默地從他的行李箱裏拿出了幾粒楊丁香的種子,放在口袋裏。那是爸爸最喜歡的花,每逢他要到一個地方出長差,他總是帶上他的種子,播種在一個新的地方。還記得有一次,弟弟把他精心栽培的丁香花的一片花瓣摘下,當作做實驗的樣本,他還因此怒氣衝天,責罵了弟弟好久。
「女士們先生們,前往xxx的航班馬上就要起飛,還沒登記的乘客,請馬上辦理登機……,熟悉的廣播聲又再次響起,把我的思緒拉回了現實。我們彼此對峙着,只是誰都沒有出聲。電視劇上的情節浮現在了我腦中,和家人分開是欲哭無淚的場景,緊緊相擁的場景,彼此千言萬語的場景,為什麼全部沒有上演在我身上?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再不登機就來不及了。我把行李交給了他。而手裏卻緊緊握着機票,下意識地不肯鬆手。終於我鼓起勇氣說出了那句:「爸爸再見!」他還是一如既往,說着那句「千古不變」的話:「再見!要好好學習啊!」話音剛落,便拖着行李,急速走向登機處。他的身影漸漸消失在我的視野,只是隱隱約約看到他回了幾次頭,彷彿在向我揮手。
我手裏緊緊握着那幾粒楊丁香的種子,到家後,我把種子播撒在了我房間飄窗的小角落裏。如今我們已經一年未見,楊丁香也從一粒粒種子成長為枝繁葉茂再變得奄奄一息。說着也奇怪,我和他的關係明明不太親近,就如熟悉的陌生人,但每當看到窗前那株楊丁香,腦海中總是充滿了爸爸的身影。我想,這也許是此岸與彼岸的連接吧!
在我心中,楊丁香就是爸爸的象徵。那淡紫色的花瓣,就如同爸爸一樣樸素典雅;那沁人心脾的香氣,就如同爸爸身上清高的氣質;那蒸蒸向上的花瓣,彷彿就是爸爸的附身,時刻提醒着我要不斷前行。
2I (34) 潘思澄– 乙等獎得獎者
《媽媽與針線盒》
「年廿八,洗邋遢」,一大清早,我拿着雞毛撢子四處打掃。忽然,「啪嗒!」一聲,令我頓時沒有睡意,到處尋找聲音的去向。只見一個佈滿灰塵的小盒子靜靜地躺在桌角下,我用抹布抹了抹。哦!原來這是一個針線盒。看着這個墨綠色的針線盒,塵封已久的記憶慢慢回憶過來……
小時候,我性子十分貪玩。磕磕碰碰,弄破衣褲已成了家常便飯。媽媽總會不厭其煩地從櫃子裏拿出墨綠色的針線盒,內裏裝了長短不一的針和色彩繽紛的線。她一邊為我縫補,一邊勸導我說:「下次玩的時候要注意點啊!別總是弄破衣服,這是新買給你的。弄破衣褲是小事,我擔心你受傷呀!」媽媽絮絮叨叨說着,雙手卻沒停過,一拉一扯,一來一回。在她的巧手下,那個破洞已成功縫合了!
在我眼裏,媽媽是一位縫紉魔術師。還記得有一次,我領口位破了洞,這是一個顯眼位。用針線縫補難免有點瑕疵,於是她用了另一種方法幫我補救,她拿出墨綠色的盒子,一針、兩針、三針,終於完成了。她這次綉了一隻可愛的白色小兔子,針腳細密、幾乎看不出布的破洞。在領口綉了圖案,令衣服別具特色啊!
轉眼間我成為一名中學生了……學校女童軍要求我們將徽章綉在女童軍服上。但我再次叫媽媽幫我時,她卻大聲對我說:「一心,我看不清針和綫,過來幫我一下吧!」穿了針線後,媽媽手渾渾地穿着,縫得不太整齊。於是我決定自己嘗試。我拿起針和綫小心翼翼地將徽章連在一起,但結果線與線之間打結了。最後,我到樓下老婆婆的縫衣店裏幫我。
看着老婆婆的動作,已經找不到母愛了。以往媽媽穿針引線的場景,至今我仍歷歷在目,但再也不會出現了,現在媽媽穿針都有難度。隨着時間飛逝和媽媽年華老去,令我明白要多多陪伴她。雖然這個針線盒不會大派用場,但我會好好放着。因為綫與綫連着媽媽的愛和關懷。
2C (27) 文俊明– 乙等獎得獎者
《爸爸與背包》
在客廳的牆隅,地上坐着的是一個其貌不揚的背包。棕色背包帶和卡其色的背包身,都已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褪色得若隱若現,背包上縫綫修補的痕跡也漸漸增多,差不多大半個背包都是,但這背包上的每一個痕跡都是滿載一個個的美好回憶,是一件件事情發生過的證據。
爸爸是一名商人,每天都要四處拜訪不同的人,每天都疲於奔命,但看到自己在戶外活動時才會用到的背包,他的疲勞卻能一掃而空。三不五時,他就會把背包拿起來,滔滔不絕地抒發自己。「兒子你看,這一個擦損過的痕跡,是在鳳凰山山頂上被別人的相機包給擦損的。還有這個還有這個!這個啊是我在大浪西灣露營時被營火燒到的。還有你看……這個背包啊,是我的發動機,把我推出繁重的工作世界,讓我好好的重拾精神。你說這樣的背包,我怎可能捨得扔掉呢?」
的確這背包對父親含意深遠,畢竟他這個背包是他二十三歲的時候買的,至今也已經過了十九年。這背包對爸爸來說,是一條由繁重的現實世界通往自由的內心世界的單向橋樑,是走不回頭的。一個其貌不揚,只是用來裝載出行用品的背包,卻經歲月的洗禮,成為了一件能慰藉爸爸的物件。背包裏面裝載的,是爸爸在對戶外活動的鍾愛之下,一個個所產生的回憶。而爸爸也因此,才能堅持下去,努力做人。
其實爸爸真的無比的辛苦,養起一頭家,負擔自然大,難得的是他能有一穩定的寄托,使他天天能放鬆下來,拾回做人的意義。作為兒子的我,是否應負起責任,擔當起背包的角色呢?
1M (07) 馮灝軒– 乙等獎得獎者
《爸爸與蒜頭》
我爸爸是一位「家庭廚師」,別看他十分悠閒,我爸爸的腦子裏裝着都是「家傳食譜」,像是酥炸魷魚鬚、七味脆豆腐,就連「KFC」蘑菇飯也可以做得似模似樣。但是,他最近迷上了一個「黑暗料理」,它就是蒜頭!
蒜頭,可說是受人愛戴,也是令人討厭的食物。這麼普遍、甚至不被人重視的一片小蒜頭,為什麼會跟我的爸爸有關連呢?這一切便要在六個月前開始說起。
在十二月中,疫情開始傳播,政府設立四人限聚令,又宣佈中小學停課,再加上疫情在社區彌漫,我們便減少了出外吃飯的機會,卻增加了和爸爸廚藝切磋的好機會。在你腦海中的「切磋」是怎樣的呢?其實,我還未稱得上切磋,再說了,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不就是「大蝦細無智慧」嗎?
我只是爸爸身旁的小助手,負責幫忙預備材料、刨薑、剝蒜頭等,我還不能像爸爸那樣帥氣地下鍋!你是否心想這些東西與爸爸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我每一天跟爸爸一起煮飯時都會察覺到蒜頭的存在,我每一個星期,每一天,甚至每一餐幾乎都有蒜頭!可能爸爸的烹飪秘密就是蒜頭!爸爸每天不是跟蒜頭細說數語,便是談天說笑,幾乎每一餐也不會忘記他的好朋友——蒜頭。他甚至乎可以做出蒜頭蛋糕、蒜頭撻等!我絕對沒有說謊,這都是千真萬確的!
爸爸與蒜頭是好朋友,就像那一些友誼故事一樣,他們會互相陪伴,友誼像鐵一般的堅固,直至永遠!
2P (28) 黃熙婷– 乙等獎得獎者
《爸爸與電視》
「今天有……宗……」
「唉!想看個電視都不行!」媽媽叫道。
終於,躺在沙發的爸爸站起來,走到我家電視的天線,便拿起他的工具箱,開始「修理」天線。
只見爸爸擺出一副「專家」的模樣,我本以為爸爸會從工具箱中拿出他的道具,結果卻是……「到底誰之前剛玩過皮球!」爸爸只是把皮球從天線那邊移開,並且重新把天線移動好位置,那不算殘舊又不算新穎的電視便重新亮起來,而把那電視「修理」好的爸爸便再次躺在沙發裏看電視。
爸爸的年齡和樣子、甚至本人認為就連性格,都十分像我家的那台不新不舊的電視一樣。年齡?不算年輕,但不算年老。樣子?雖然爸爸頭上的白頭髮不少,可戴着厚厚的散光眼鏡的他看起來卻一點也不老。性格?就像那台電視一樣正常運作時,十二個台全部都能高清播放,可是一旦有事發生時,一個頻道都接收不到,可是通常問題都只是因為天線移位了,導致接收訊號不良。
我是個數學奇差的人,每逢看到一些比較複雜的題目,腦袋中便會顯示出如404請求失敗、413伺服器拒絕處理當前請求等的字眼,而通常這時候,剛洗完澡,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爸爸便成了我的救星。每次他都會十分耐心地為我講解題目到底在說什麼、到底我出錯的地方在哪裏,並且會確保我真的明白這道題目,就像電視的科普節目一樣詳盡。
「哇!好大的煙味!好臭!」妹妹大呼大喊道,本來已經因功課和濃濃的煙味快崩潰的我,還要接受妹妹的噪音攻擊,還沒完呢,還有很害怕是否是家中或大廈失火的媽媽慌成一團。正當我的中央處理器快要因過熱而自動關機時,許久沒發過言的爸爸就像正在高清播放的電視一樣十分冷靜的說道:「先看看新聞吧。」正好六點半新聞剛好開始播放:「各位晚安,今日由於昂船洲有船失火,大角咀和深水埗區都被大煙籠罩,請各位要外出的市民多加注意……」果然不出爸爸所說,新聞很快便報道了這件事,終於所有人都冷靜了下來。
可是冷靜如爸爸,也會有訊號接收不良的時候……
「我才不要做功課!」「你的功課要明天交,可是現在已經七時了,你還有三份功課,你還不趕緊去做!」爸爸和妹妹的吵架聲就連躲在房間的我也能聽到,我心想:「平常爸爸的脾氣十分溫和,妹妹八時才開始做功課也是常有的事,為什麼他今天這麼生氣?」
「可是你平常也是躺在沙發什麼都沒有做!」完蛋了。「你說得這麼輕鬆,要不你代替我去上班!你知道被上司罵,並且整個計劃都要重做的感受嗎!而原因是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我只是希望你能好好唸書,這樣能夠避免做錯事的機會,你爸,我小時候沒好好讀書,才弄成這樣,如果你不想重蹈覆轍的話,就好好唸書!」
「喔……」妹妹也只好妥協了,畢竟她也知道了爸爸工作的辛苦。
「哇!你們看看這棵樹……」「你又沒有關電視嗎?姐姐?」爸爸以無奈的語氣問我。「呃……我看它又壞掉了,所以便懶得關……」
爸爸好比如我們家的電視一樣,正常運作時, 十分冷靜且腦筋十分靈活;接收不良時就會罕見的發怒,但這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電視盒工作過量導致接受不良,也可能是天線被移動了信號才不能接收。
可是這就是爸爸,我們所愛着的爸爸。
2R (10) 李曉妤– 乙等獎得獎者
《爸爸與無線耳機》
我每次放學回家,等一至兩小時,爸爸就會頂着一個大肚子,滿頭大汗地推開家門。儘管他做的是文職,他那猶如傾盆大雨的汗水在進了家門後仍在不停地下。仔細一看,在他兩個耳洞的位置總是帶着一對小小的、黑黝黝的、完全被汗水淋濕透的無線耳機。有時候,我真的很佩服那小小的機械竟然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
他洗完澡後出來,總會把那一頭濕透的頭髮往沙發的懷裏送,而他側躺的臉和頭髮之間亦總是看見那小小的、黑黝黝的、反著昏黃的燈光的無線耳機。他拿着手機,用訊號連接着他的耳機。他的手機屏幕閃爍着的光,猶如是在他臉上發出來,爸爸變成了一隻反了的螢火蟲。一道老人般的男聲從耳機裏微微傳出,不停地說着我聽不懂的天文地理,但爸爸卻能專心地聽着不覺得沉悶。他總是心不在焉,但卻是最專注的那一個。
我和他聊天,他總是能十分順暢、認真地回答我,無線耳機仍在那裏,微小的聲音傳來擾亂了我的思緒。我問了他我不懂的題目,他總是能十分謹慎、正確地回答,無線耳機仍在那裏,微小的聲音傳來又擾亂了我的思緒。我回答他的問題,無線耳機依然在那裏,微小的聲音傳出又再擾亂了我的思緒,天天都一樣。
我非一般地佩服爸爸能一心二用的能力,但我總是覺得有些不對。有一天,我在忍不了便對他大聲說:「爸爸你快摘了你的無線耳機!」他答應了。我再抬頭看着他,他的無線耳機從耳朵裏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深邃的耳洞裏伸出的一根根毛。